[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农业
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土地改革完成后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手工业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方法步骤: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
资本主义工商业
和平赎买
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地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地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地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能够进行和平赎买的原因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
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地关系
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地人民民主专政地国家政权
采取从低级到高级地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三个步骤
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确立及其理论根据
- 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1954年宪法
为各族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必要条件和保证
为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是中国人民100多年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的历史经验总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的经验总结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表明我国由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重大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
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
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地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地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地伟大飞跃
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地伟大胜利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地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地结果